古代衣架:始于衣冠之禮
寒風一吹,當你穿起呢大衣、大羽絨時,有沒有想過,古代人是怎么收納大件、外穿的衣服?其實,古代中國人也發明了“衣架”,只不過這種衣架與現代意義的“衣架”并不同,并不是用來吊掛單件衣物的工具,而是一件修飾完整、雕花精致的家具。其設計淵源還與中國傳統的“禮制”息息相關。
應禮制而生
現在設計界總在高聲吶喊“中國設計”、“中國創造”的口號,似乎對于我們來說,設計和創造是急需補充的新鮮血液。歷史告訴我們,事實并非如此。中國人的設計史源遠流長,很多工藝設計最早發現于中國。衣架便是其中一種,衣架是比桌椅床榻還早出現的家具品類。
紅木龍門衣架
由于中國自古崇尚禮制,特別是崇尚禮樂的周超,貴族階層對衣冠十分重要。最早的衣架就是作為懸掛衣服之用,與現代意義的“衣架”大不相同。王世襄所著的《明清家具研究》一書中講道,衣架是用來搭衣服的,不是用來掛衣服的。傳統衣物收納所用的衣柜、意象都是采用折疊的方式儲放衣物,這樣容易有褶皺,影響美觀,并且不夠隨意。而懸掛不像折疊的衣服那樣容易起皺,且容易拿取,可以隨時保持外觀上的整潔美觀。
自此以后,衣架的發展一直與“禮制”密切相關,主要用于吊掛男用官服。到了古代家具鼎盛的明清時期,由于官員頭戴烏紗帽,身著前后綴有補子的長袍官服。因此,多數的衣架都是二端出挑,雕刻有龍紋、花紋等,方便懸掛帽子;由于官服較長、裝飾華麗,到了清代時期,衣架的制式也隨之變大。所以,在古代,衣架又有“朝服架”的稱法,為這種家具類別增添些許體制特色。
素衣架與雕花衣架
《韓熙載夜宴圖》
當然,除了吊掛官服之外,衣架還是可以隨意吊掛衣物的便捷家具,在古代的臥室中常??梢?。例如在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臥室大床的側面,就立著衣架雙層衣架,上面用以搭著鋪蓋和衣物,可見中國人很早就懂得妙用這種靈活方便的家具。在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繪畫、插圖中看到,衣柜立于大床、床榻旁側或后面,用于懸掛隨手放置的衣物,這些都是十分常見的生活場景。
功能生活化的衣架與懸掛朝服的衣架在外觀設計上有所不同。古代的衣架有素衣架和雕花衣架兩種,素衣架只是在墩子上立柱,再用幾跟橫材加以連結,裝飾較少或沒有裝飾,由一般木材制成,多放于普通人家的臥室之內。雕花衣架則有所講究,例如雕花衣架最上有搭腦,搭腦上的兩端出挑,通常雕飾有花紋或龍紋;搭腦以下還有裝飾構件,通常是雕花木板,雕飾有代表“福”、“祿”、“壽”等吉祥寓意裝飾花紋,古代人偏好在家具上采用這些圖案來表達美好生活的愿望;裝飾構件下方再有橫材掛桿;衣架墩子部分還有橫材組成欞格,有一定寬度,用以放置鞋履等物。放在富貴人家的臥房里、用來搭官服的一般是這種裝飾精美的雕花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