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羅漢床之美
常常有許多人不明了明式家具美在何處,只因為不愿意俯下身來,平靜地凝視。
硬朗不失柔美
明清兩代的廳堂,常以羅漢床為中心,是最為尊崇的私享領地。明式羅漢床更是文人雅士的最愛,較之頭把交椅更為閑適隨意,獨處宴樂兩相宜。
《黃花梨三圍獨板羅漢床》是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明軒”庭園的中心位置,是一張標致的黃花梨三圍獨板羅漢床。三面圍子皆以紋路華美的黃花梨獨板所制,正側落差極小,且不挖出常見的委角,格外勻整簡雅。獨板薄而輕靈,厚度不超過2.5厘米,與侶明室售出的那件極為神似。座面邊抹寬厚,冰盤檐下斂稍顯繁瑣,或許是刻意追求簡練之中的變化。束腰低矮,與牙板一木連做,緊湊洗練。牙板挺直,與健碩的四足斜肩相交。沿邊起陽線,順勢下行至內翻的馬蹄。馬蹄扁矮,是收藏家最喜歡的明式特征,但不排除由于底部的木質腐爛而修削的可能。
相對于侶明室的那張羅漢床,大都會“明軒” 庭園內的這一款,四足更顯健美之姿。方直而內側略帶彎曲的線條,硬朗之中兼具些許柔美,剛柔相濟,端得是鐵漢柔情。
別有一番明韻
一場中山紅木家具拍賣若是沒有明式羅漢床,難稱完美。嘉德春拍明式家具專場,正因為有了這件獨板鐵力木羅漢床,才堪稱器美神完。
《鐵力木獨板圍子羅漢床》亮相于中國嘉德2014春季拍賣會“器美神完——嘉木堂藏明式家具精品”專場
經典的明式獨板羅漢床,以簡練的線條和自然質樸的木材紋理取勝。猶如兩宋五大名窯的瓷器,以優雅的造型和清麗的釉色見長,絕非花里胡哨百花爭艷的媚俗。
清俊神怡的獨板羅漢床,正是秉承明式的精髓,契合自然高古之神韻??袋c一:剛勁的腿足,扁方直落,至底微微翻出馬蹄,線條爽利硬朗卻絕不笨拙生硬,肩部及觸地的細小弧線處理得恰到好處??袋c二:厚實的邊抹經過底部線腳的巧妙處理,減弱了視覺上的厚重感,使得整體造型趨于和諧??袋c三:纖細到若有若無的牙條,甚至比一般條案上的都要窄小。鐵力原料木充沛,不存在惜料的成分。牙條與束腰一木連做,近3厘米的厚度,支撐的強度足以滿足羅漢床大跨度的需要。與腿足折角處的弧線可以看出,牙條取材甚寬,卻有意消去很多,純粹出于造型藝術的需要。中國紅木設計者別出心裁的點睛之筆,恰恰體現出對明式家具的獨到理解。
由香港兩依藏博物館收藏的《黃花梨方套環圍子羅漢床》為明式羅漢床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中間略高兩側略低的山形圍子,以直材攢接成方形或長方形相互套接,而矮翹的馬蹄落于菱形的承足之上,至為罕見
源于建筑靈感
明式羅漢床以三圍獨板、攢斗幾何紋飾及整板透雕最為經典。攢斗的幾何紋飾常見的有卍字紋、曲尺紋、十字方環、福壽紋和各種規則的幾何紋等,尤其以蘇作為代表的短材攢接,井然有序的圖案組合,既有文雅而簡約的文人氣息,又不乏志存高古的閑遠之意。
2006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黃花梨曲尺羅漢床》
美國明代家具集團舊藏羅漢床,和2006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黃花梨曲尺羅漢床》有一個共同點是異常寬厚的床面邊抹,并且床圍子制法與香港兩依藏博物館收藏的《黃花梨方套環圍子羅漢床》相同,可能出自同一個地方
兩依藏黃花梨方套環圍子羅漢床,是其中經典而較為稀見的一款。中間略高兩側略低的山形圍子,以直材攢接成方形或長方形相互套接,簡潔而明快的組合排列,揭示古人不求奢華,唯想從容,趨于淡泊而心存高遠的心境。
中山紅木家具造型,多源自建筑屋宇的結構。明式攢接圍子的做法,與古代建筑的圍欄極為接近,而我們也很容易在古代繪畫中找到這樣的實例。
1991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一件羅漢床,三圍板高度一致,正面圍子兩側加了立柱,顯見是由架子床改制而成
兩依藏主人馮耀輝先生,致力于明清家具等收藏經年,藏品甚豐。此床是他最鐘愛的藏品之一,始終擺在館內最顯眼的位置。床面邊抹寬厚,承載著歷代主人的坐臥依憑。方足直落,干練而勁挺。矮翹的馬蹄落于菱形的承足之上,至為罕見。這種菱形在唐代盛行,古珠、凈瓶等多有此造型,俗稱“唐八棱”。這樣的承足,瞬間使得簡樸的中國紅木家具高貴起來,卻依然是看似不經意的低調。
2012年“鑿枘工巧——古代臥具展”展出的一件羅漢床,床圍子以攢斗方式做成福壽紋圖案,這種工藝對工匠水平要求很高
其他極少的相似例子,卻未見有此制法,比如美國明代家具集團舊藏,以及2006年紐約蘇富比曾經上拍的相同圍子的羅漢床。不難發現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異常寬厚的床面邊抹,也許說明這幾款羅漢床,可能出自同一個地方。
此外,一張1996年3月紐約蘇富比拍出的黃花梨架子床,床圍與上述如出一轍。而在1991年,同樣是蘇富比的一件羅漢床,三圍板同樣高度,圖案也不完整,正面圍子兩側加了立柱,顯見是由架子床改制而成。
方形攢接圍子的變化,還有一種形式相對更為規則,見于1994年蘇富比的一張羅漢床,以及美國埃塞克斯博物館的架子床。更為復雜的變化,則演進為福壽紋式樣,如2012年鑿枘工巧臥具展上的羅漢床。
1994年紐約蘇富比拍賣的一件羅漢床,三面床圍子作方形攢接,倍顯精巧,簡練大方
清雅宜人的明式羅漢床,攢接的圖案異彩紛呈,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遺存。而今市場上最為多見的,只有一款“曲尺”羅漢床,源自王世襄先生舊藏的鐵力床身紫檀圍子羅漢床,可能因其太有名吧。這種曲尺式,見諸于出版物的幾件,均為紫檀木制,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嘆曰,今人切不可一葉障目。
作者介紹:
譚向東,古典家具研究學者,于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關注并涉足明清家具、高古瓷器的收藏,尤其癡迷于古典家具的藝術探索,傾心于古家具收藏的交流學習,10年來潛心研修。近年來致力于古家具斷代標型學的研究完善,并已有多篇傳統家具專業論文發表。更于2010年創立“繼藝堂”古典家具藝術研究室。(來源:第三十七期《品牌紅木》雜志 譚向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