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收藏投資如何辨別優劣
在琳瑯滿目的家具商品中,紅木家具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珍貴稀有的材質成為了家具投資收藏界的珍品。近年來,紅木家具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更是掀起了一股紅木家具投資收藏熱潮。由于紅木家具價格比較昂貴,因此了解紅木家具廠的制作工藝,掌握區別其優劣和技術要求是投資收藏紅木家具的必修課。
一、辨材質
紅木是當前國內家具用材約定俗成的名稱。2000年,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紅木國家標準》(GB/T18107-2000)中明確規定將把“紅木”范圍的樹種列為“五屬八類三十三個品種”,五屬是以樹木學的屬來命名的,即紫檀屬、黃檀屬、柿樹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八類則是以木材的商品名來命名的,即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稱之為紅木家具。木材稱謂消費者要認真核實不要被似是而非的名稱蒙騙。
傳統意義上的紅木,除中國本土出產外,還有部分來自印度、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木材雖然與傳統的紅木品種一樣,但在生長時間和材質上差別很大,價格也相差很大。
目前市面上較為常見的紅木種類主要是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小葉紫檀、大葉紫檀、大紅酸枝、白酸枝、花枝、緬甸花梨、非洲花梨和雞翅木這幾種,但由于每種木材的材質特征和價格并不完全一樣,因此投資收藏者對紅木知識應有基本的了解,能夠辨認紅木的品種。即使是同一種木材,是用心板還是邊材,以及工藝的精細與否,其家具的價值也有差異。
二、辨明假貨
由于紅木材質的稀缺性,其保值升值功能是毋庸置疑的。為此,紅木家具的高價值和高利潤自然催生了紅木家具的造假潮。
常見的紅木家具造假有五種,分別是:一是似是而非,把非紅木樹種假冒紅木名稱。比如市場上的非洲酸枝、東非紅酸枝、東非黑酸枝初看還以為是好紅木,其實它們都不屬于紅木,只是硬雜木而已;二是以次充好,用顏色與木質接近的木材制作紅木家具的內在部位。比如一套緬甸花梨家具表面用緬甸花梨,其它部位用紅檀香或贊比亞花梨等非紅木代替;三是貼皮,外表貼上接近花梨或者紫檀的木皮,其實用的只是硬條木或便宜材質。投資收藏者想要避免假貨,一是要關注造假信息,通常的造假手段都有著相似的地方,了解的造假信息和手段越多,那么被假貨蒙蔽的可能性就越小;二是盡量選擇商業信譽較好的紅木家具企業,并注意查看產品價格標簽上材質欄中是否按國家標準規定標注紅木材質。
三、注重紅木家具的外觀質量
“玉不琢,不成器。”紅木家具也是一樣,精品紅木家具講究“型、材、藝”,工藝和造型同樣決定著紅木家具的收藏價值。市場上同一件家具價格可能相差百倍,采用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用中國傳統工藝(榫卯結構、手工雕刻、中國生漆)不用任何鐵釘制作出的紅木家具更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四、注重紅木家具的售后服務
紅木家具由于采用實木加工制作,隨著使用后的環境四季溫濕度變化,比較容易引起家具零部件的自然收縮離縫等現象產生。因為購買時要選擇有一定信譽、有書面產品質量保證書并注重內容規定。一般比較規范的生產企業會在交付使用后一定的時間內,上門為用戶進行適當的整理維護工作。